设施渔业第一讲
池塘和工厂化集约化设施渔业养殖场
2023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的《现代设施渔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了设施渔业的发展方向,即“以巩固提升设施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扩产能、调结构、优布局为导向,以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开发盐碱地水产养殖、建设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提升渔港基础设施为重点任务,加快实施一批现代设施渔业重点项目,积极拓展设施渔业绿色养殖空间,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全面提高设施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保障水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更好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要。”
建设重点分为四部分:
(一)建设池塘和工厂化集约化设施渔业养殖场;
(二)建设低洼盐碱地设施渔业养殖场;
(三)建设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
(四)建设提升沿海渔港基础设施。
本文重点介绍第一部分。
一、建设目标和重点建设任务
01建设目标
推进全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工厂化集约化设施渔场建设,在全国内陆和沿海水域滩涂养殖优势区,建设340个池塘设施渔业养殖场、152个工厂化集约化设施渔业养殖场,带动全国池塘标准化改造1700万亩,带动新增现代工厂化养殖水体1500万立方米,进一步提高池塘和工厂化集约化养殖的综合生产能力、资源利用率、设施装备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
02重点建设任务
以优化传统养殖区水域滩涂利用方式、加快绿色高效集约养殖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一批池塘和工厂化集约化设施渔业养殖场,推广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工厂化循环水、室内鱼菜共生等设施养殖模式。
建设池塘设施渔业养殖场。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池塘设施渔业养殖场,单个池塘集中连片2000亩以上,重点配套进排水及水处理设施设备。推广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根据鱼、虾、蟹池塘养殖特点,在池塘内通过功能区构建、多营养级营造、智能机械配置等进行水质调控、底质调控和精准管控,实现高效集约养殖;在养殖区利用排水渠、闲置塘、水田等构建生态净化渠、沉淀池、生态塘、复合人工湿地和渔农综合种养系统等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净化处理。
建设工厂化集约化设施渔业养殖场。按照单个养殖场车间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的标准,建设工厂化集约化设施渔业养殖场,重点配备精准投饲、分级计数、起捕采收以及水质监控、尾水处理等设施装备。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和鱼菜共生养殖技术模式,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净化、杀菌消毒、脱气增氧等水处理技术集成,实现85%以上养殖水循环利用。
二、相关技术介绍[1]
01
池塘和大水面设施养殖
1)流水槽循环水养殖
流水槽循环水养殖是利用池塘的小部分面积(2%~5%),或在大水面、稻田附近修建长条形水槽,用于水生生物集中养殖,其他面积构建生态净化系统,通过智能化管理,实现高效生产的水产养殖模式。该模式运用机械在水槽里造浪造流,借助水流将排泄物集中到槽尾进行收集处理,使传统的静水养殖变成流水养殖,并在大水体里形成环形水流,使养殖尾水在池塘、大水面、稻田里得到净化。
2)圈养
圈养主要由圈养桶、增氧系统、集排污系统和净化系统等组成。养殖对象在圈养桶内饲养,残饵、粪便等固形废弃物自然下沉聚集于圈养桶下方锥部排污管口附近,每天定时开启排污水泵,抽排残饵、粪便等固形废弃物至尾水分离塔,沉淀分离后的固形废弃物可用于制作有机肥等资源化再利用,去除固形废弃物的上清液再经人工湿地脱氮除磷处理后,回原池重复使用;养殖对象的尿液等代谢废物,需依靠水体自净能力加以净化。
3)池塘鱼菜共生
池塘鱼菜共生是利用鱼类与植物的共生互补特性,在池塘水面进行无土栽培,将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有机结合,实现池塘“鱼-水生植物”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达到传统池塘养殖的生态化、休闲化和景观化三化融合效果,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农业技术。池塘鱼菜共生可实现池塘养殖废弃物氮、磷等原位减控与消纳利用,修复和保育池塘生态环境,提高养殖池塘综合效益。
池塘鱼菜共生代表性养殖种类为鲈鱼、草鱼和鲢等,代表性种植种类为空心菜、美人蕉、水稻等。重庆市在全国鱼菜共生模式发展中处于前列。鱼菜共生系统是一个包含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复杂生态系统,对于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技术要求较高,目前人工智能在鱼菜共生系统中的应用较少。
4)漏斗形池塘循环水养殖
漏斗形池塘循环水养殖又称“168”模式,系统包括设置在土基内的漏斗形鱼池、设在漏斗形鱼池一侧的鱼粪分离装置、水生植物吸收池、生态净化池等。养殖鱼池的漏斗形设计,犹如给养殖的鱼类安装了一个“抽水马桶”,能及时收集移除75% 的鱼类粪便,有效净化养殖水体,改善养殖鱼类的生活环境,加快生长速度,提高产品品质。
5)高低位池塘循环水养殖
高低位池塘循环水养殖将水体分成两个不同高度的池塘,上层池塘为高位池,下层池塘为低位池,在高位池中进行养殖,底部排放产生的废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再送入低位池塘,经过沉淀、植物吸收、微生物氧化等过程,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去除,使其得到净化,再回流到高位池塘中继续循环使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还能够节约水资源,同时实现水产养殖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池塘和大水面网箱养殖
早期的网箱养殖是以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为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和规格的箱体,设置在适宜养鱼的水体里进行养殖活动。近年来网箱养殖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在浙江千岛湖、青海龙羊峡等地出现了一批规格大、配备智能化装备的现代养殖网箱。池塘和大水面网箱养殖利用大水面优越的自然条件、结合小水体密精措施实现高产。
02陆基设施养殖
1)室内工厂化养殖
室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以循环水养殖系统为核心装置,开展集约化生产的一种养殖模式,具有养殖设施设备先进、管理高效、养殖环境可控、养殖生产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养殖产量高、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和均衡上市,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良好等特点,是现代水产养殖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2)室内鱼菜共生
室内鱼菜共生是在蔬菜大棚中建设鱼菜共作模式。设施养鱼区建设养鱼系统养殖名优水产品并对水体净化循环,蔬菜种植区进行土基蔬菜和水培蔬菜种植。养殖尾水过滤后形成高浓度液肥和低浓度水体两部分,高浓度液肥发酵后作为蔬菜的有机肥,低浓度水体中营养元素被吸收利用及有害物质被分解后循环再养鱼。
3)集装箱循环水养殖
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是利用废弃集装箱进行标准化、模块化、工业化养殖的一种模式。该模式采用定制的20英尺标准集装箱(养殖水体25m3)为载体,通过综合应用循环推水、生物净水、流水养鱼、鱼病防控、集污排污、物联网智能管理等先进技术,有效控制养殖环境和养殖过程,实施可控式集约化养殖,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循环用水、环保节能、绿色生产、风险控制的目标。
4)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是一种新型的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由圆池主体、进排水系统、配套增氧设备、智能化水质监测及控制系统、尾水处理系统等组成,巧妙利用“茶杯效应”高效集污,养殖尾水经多级处理后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目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该技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有占地面积小、不受地形及地势影响、不破坏土地性质、集约化智能化程度高、养殖系统自净能力强等优点。
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创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