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生态调查水样的采集
为了能够真实反映湖水的质量,除了采用精密仪器和准确的分析技术之外,特别要注意水样的采集和保存。采集的样品要能够代表湖水的质量,采样后易发生变化的成分,需要在现场测定。带回实验室的样品,在测试之前要妥善保存,确保样品在保存期间不发生变化。
1、采样点的布设
1.1 应充分考虑的因素
为了使湖泊采样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首先应了解湖泊水体的水动力条件、湖泊形态特征、补给条件、污染物大致分布规律等,尤其是水动力条件。一般来说,天然湖泊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环境对水质的迁移分布规律影响较大:人工湖泊受入湖河流影响比较显著。因此调查布点时,应根据环流的大小和数目、入湖河流的流向及汇入特征分别予以恰当的布点。对于那些水文动力学资料缺乏或情况比较特殊的湖泊,应该采用网格式布点或断面式布点。
1.2 采样点的数目
湖泊面积的大小、形态的差异本身也是湖泊的重要特征之一,采样点数目的多寡直接与湖泊面积有关。根据我国的国情和调查目的的需要,可大致确定一个控制范围,以便控制调查的精度,对于不同面积的湖泊,采样点的布设数可按表1-1进行。
湖泊与河流不同,由于温度变化,往往在深度方向存在循环过程或垂直分层现象。特别是在夏季和冬季,较深的湖泊常常出现温跃层,因此在湖泊水的理化性质观测时,深度方向的采样分析是不容忽视的。
在垂向布点时,应首先参考过去的工作登料域开展调查,了解其垂向变化的趋势,这样可以避免盲目性。在湖泊的同温季节,垂向采样可以简化。对水深3m以内的湖泊,采表层(0-5m)和底层(离底层0.5m处)的样品即可。但对于深度超过了1的湖泊,一般宜分三层采样,即:表层(S层),离水面0.5m处;底层(B层),离湖底0.5m处和中层(M层)。
然而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垂向分布变化规律,可以在有代表性的少数站位加密垂向采样点。为了与前者加以区别,这些站位称为垂向剖面采样站位。在这些剖面站位,对于水深3~10m的分层湖泊,一般分五层进行采样;而大于10m的,分七层采样;对于个别很深的湖可以酌情增加采样层次。
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创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