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水体作为城市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具有半封闭、流动性差、循环自净能力较差等特点,极易出现富营养化的现象。本文以石湾公园湖在治理水体污染时所采用的具体措施为例,分析了适宜该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并对生态修复的结果进行了评估,能够为城市景观水体的治理和长期的运行管理提出有效的建议。
根据水体污染物来源的不同,一般可将污染因素分为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不同的污染类型也对应着不同的水体修复方式,但在实际水体中,多种污染常常是同时发生的。目前,物理法、化学法、生物及自然生态法是城市景观水体改善中最常见的三种方法。因之前已有文章介绍,此处不多赘述。
通过对石湾公园湖水质及污染源情况的分析,对现有物理、化学、生物治理方法的综合比较,综合适用性、综合性、经济性、长效性、安全性等治理原则,需使石湾公园湖达到Ⅳ类水水质标准。为此,本项目采用水体生态演替综合治理技术。通过外源污染地表径流的预处理、公园内点源污染处理、内源污染物处置、水利调度引水调水来优化水文水力形势,消除争氧物质,再进行底质改良,人工复氧等措施稳定水体的高溶氧状态,结合优质微生物组合菌种,快速培植优势好氧优质微生物,打造生态基础,并通过水生动、植物定向培养、建立起人工生态,通过人工生态向自然生态演替,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并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循环再生、自我修复等特点,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预处理
石湾公园湖的前期预处理工程主要包括分段围堰施工、降低水位、合理转移鱼类等。分段围堰施工主要是从因地制宜原则出发,将湖泊分为Ⅰ区、Ⅱ区和Ⅲ区,将Ⅰ区和Ⅱ区、Ⅱ区和Ⅲ区的水体完全分隔开来,以便分别处理。水位降低的目的是露出底泥,方便对底泥进行有效的处理。最后,水位降低、去除杂物后,将鱼类转移到特设的鱼类安置场所,为后续施工提供便利。
治理湖泊周边点、面源污染最有效的手段是截流污染源,使污水得到处理达标后排放,其中点源污染主要为公园厕所等生活污水,面源污染主要为地表径流污染。
1点源污染治理
公园厕所和生活污水的污水排放规模共约20t/天,对比几种处理方式后,选择采用管网截污工程治理点源污染,将污水截污外排入园外市政管网,由于污水量很少,不会影响污水厂的处理负荷。工程措施上,采用3座潜水排污泵井接现有园内建筑污水,潜水排污泵室外安装(阀门设于污水井内),管网截污工程的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2面源污染治理
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各类降水所携带的污染负荷等,通常具有明显的区域和季节性变化特征。治理石湾公园湖面源污染的方法选择的是用生态驳岸来修复现有的硬化湖岸,在不改变当前硬质堤岸的情况下,在固化的堤岸往湖内延伸0.5m左右位置,采用景观石作为外围砌材,景石与堤岸中间填充卵石、土壤略高于水面,再在填充的土壤中种植水生植物,以形成生态型驳岸,承接雨天时地表径流的汇入水量并作净化处理。
在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时,内源控制将成为水体水质保持的关键。底泥原位削减技术采用底泥削减微生物制剂,可沉在底泥上并削减底泥,具有施工简单、费用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从原理上,底质改良剂直接作用于底泥,激活底泥微生物的生理活性,迅速繁殖形成优势菌群,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改变底泥的厌氧生态环境为好氧生态环境,迅速降解底泥有机污染物和去除硫化物,从根本上消除湖泊发黑发臭;通过在底泥顶部形成氧化覆盖层,使底泥中的污染物无法释放到水体中。
对于石湾公园湖,使用的微生物菌种包括,光合细菌、有益放线菌和有益芽胞杆菌的混合系统微生物群体以及氨氧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的混合系统微生物群体。在工程措施上,首先,用无机矿物混合制剂投入湖泊底部,对湖泊底泥中的有机酸进行中和作用,在杀灭有害菌种的同时激活土著微生物菌落的生理活性,为后续土著微生物菌的大量繁殖提供适宜场所;其次,用微生物底质改良剂打入湖泊底泥,迅速繁殖形成优势菌群,从而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吸收水中营养物质。
转载来源: 爱尔斯水生态修复 侵权立删!
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创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