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淡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大量繁殖及相关藻毒素污染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报道。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由微囊藻属、鱼腥藻属等藻类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其分布广、结构稳定、毒性强,可通过饮用水、水产品和农作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对肝脏、肾脏、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具有毒性效应,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MCs具有亲水性,在水中溶解度最高可达1 g/L。同时,MCs具有很强的耐热性,在300 ℃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长时间不分解,加之耐酸碱,一旦自来水和食品发生MCs污染,高温烹调和煮沸等加工过程均不易将其破坏和去除,食品安全即无法保障。大量研究表明,MCs能够在螺类、贝类、鱼、虾等多种水产品中积累并沿食物链转移。
因此,急需开发用于检测食品中MCs的快速监测工具和改善食品中降解MCs的技术,以保护公众健康和确保食品安全与质量。
检测微囊藻毒素有哪些方法呢
目前对MCs的检测有很多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薄层层析法(TLC)、质谱(MS)、聚合酶链反应(PCR)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以及蛋白磷酸酶抑制试验 (protein phosphatase inhibition assay , PPIA)等。其中高效液相色谱 - 紫外检测(HPLC-UVD) 和质谱法(LC-MS)设备昂贵 ,大量的同源物却只有很小范围可选择作为标准。且这些方法还需要高素质的工作人员 ,微囊藻毒素含量 ≤1mg/L 的检测极限则需要对样品进行预浓缩。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方法 ,由于具有简单、快速、灵敏、低成本等优势 ,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关于酶标抗体法
国家标准《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 GB/T 20466—2006》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水中微囊藻毒素(环状七肽)的条件和详细分析步骤。《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 GB 5009.273—2016》中规定了,水产品微囊藻毒素(环状七肽)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的测定方法。下面我们介绍一下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检测微囊藻毒素中的运用。
酶标抗体法,又名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项把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原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检测技术。该技术的主要依据有三点 : (1) 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后 ,仍具有和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2)抗原和酶结合后所形成的结合物(酶标抗原),仍具有免疫反应特性和酶的催化特性;(3)酶标抗原和抗体结合后,结合物中的酶 ,能催化底物生成有色物质,且颜色的深浅,可作为判定抗原含量的依据。
检测MCs的ELISA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抗原抗体复合物酶联免疫法(IC ELISA),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 Indirect cELISA)和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 direct cELISA)。雷腊梅等对水样、藻样及水产品中MCs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抗原抗体复合物酶联免疫法灵敏度最高,以单抗包被酶标板,整个测样时间需要2.5h。直接竞争 ELISA 方法灵敏度相对较低,但操作最为简单,测样时间只需1.5h。也基于这一原因 ,所以目前在市场上可购买的MCs检测试剂盒多采用直接竞争ELISA方法。
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创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