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了解到,针对污水处理厂使用“COD去除剂”等监测数据造假案件,生态环境部正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加强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共同加大对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通报全国首例污水处理厂使用“COD去除剂”干扰水质监测数据案例。通报表示,“COD去除剂”并不能真正去除水中的COD,只是掩蔽了COD的测定过程,使得COD的测定结果偏低,陕西省神木市污水处理厂使用该物质处理污水,被认定为“通过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方式逃避监管违法排放污染物”。
对此,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曹立平在回应南都记者提问时表示,近年来,各地在日常监督执法中,依法查处了一批监测数据造假案件,其中使用“COD去除剂”干扰水质监测数据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从这个案例看,对于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出现的新问题,要善于运用新技术,通过现场勘查、水质监测、物料衡算、资金往来、运营记录等深入分析,查找蛛丝马迹,切实提升执法的针对性、时效性。“对于类似数据造假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公开通报,发挥警示作用,形成有力震慑。”
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与相关部门协调,推动加强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共同加大对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创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