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灌河发源于河南省栾川县,经卢氏县、西峡县、淅川县注入丹江,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守国家战略水源地“生态底线、生态红线、生态高压线”,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打造“水源”“林海”“果乡”“药库”生态品牌,走出了水源保护、流域治理与扶贫开发结合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重治理,保水质,切实“守好一库碧水”
以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整治。
实施《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严禁新建造纸、化工、酿造等重污染企业,严禁无序开采各种矿产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落实《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源勘界立标实施方案》,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专项整治和规范化建设,丹江口水库界标、交通警示牌及宣传牌全部设立,丹江口库区一级保护区陆域隔离防护工程全面完成。加强入库河流一河一策水污染防治应急管理,沿丹江口库区建设1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对入库水质全天候实时监测监控。
以水污染防治为主线,切实强化系统治理。
实行工业园区“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对汉冶、西保等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重拳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产业集聚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实现工业污染源全部达标排放。建成一批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处理厂、生活垃圾收集站等,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9万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削减化学需氧量(COD)8890.5吨/年、氨氮1067.6吨/年。完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面积9.8万亩,关闭改造养殖场户1295个,取缔养鱼网箱5万箱,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产生量减少38%,总氮排放量下降35%。
以小流域治理为抓手,提升水源涵养功能。
开展淅川王沟河、西峡陡沟等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治理面积36.5平方公里,河道水生态系统得到修复,水体自净能力持续提高。对禁垦坡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全面禁止陡坡开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71.9%,土壤侵蚀量减少59.3%。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建成丹江口库周生态隔离带80平方公里。在距丹江口水库第一道山脊线或1公里范围内实施人工造林,在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源准保护区范围内15度以上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完成造林20.5平方公里,构筑护水防线,垒砌保水屏障。
二、调结构,促转型,加快水源区高质量发展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水质保护“双促进”。
坚持“以水定发展”,出台一系列扶持生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重点培育软籽石榴、薄壳核桃、猕猴桃等生态产业,推广生物有机肥和低毒无毒农药,既保持了水土,也带富了一方群众,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新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7万亩,发展猕猴桃2.1万亩,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70个,2万名群众端上“绿饭碗”,吃上“生态饭”。
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脱贫增收“双提升”。
引进65家涉林企业、林业种植大户,组织重点扶贫村每户栽植20-30株果树,基本实现贫困村、贫困户经济林全覆盖,走出一条通过林果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将生态护林员、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等项目资金向贫困户倾斜,实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等工程,8450名贫困人口从中受益,深度贫困村基本实现生态护林员全覆盖。
推进产业提质升级、流域协同发展“双聚力”。
以汉江为纽带,推动南阳、襄阳等流域内城市加强战略合作,强化产业链对接和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服务流域、辐射全国的襄南城市圈。推动工业提质转型,医药食品和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增速保持在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5%,形成了绿色食品、汽车零部件、医药等一批超百亿产业集群。
三、强合作,聚合力,用好对口协作“助推器”
以科技为重点,发挥引领支撑作用。
与中国林科院等院校开展合作,实施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科技合作项目,引进首创、北控等北京企业参与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为水质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业合作交流。
组织北汽集团、首农集团、中关村发展集团等北京企业到水源区考察洽谈,达成新能源汽车、静脉产业园、大数据产业、特色农产品进京等合作事项。引进北京基金管理公司,设立总规模3.6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参与水质保护、产业转型等项目投资。
以平台为依托,打响农特产品品牌。
搭建优质农副产品进京推介订购、北京受援地区扶贫特色产业双创中心等平台,在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组织专场活动,成功打造“渠首印象”、“南水源”等绿色农产品品牌,软籽石榴、丹江鱼等水源区地方特产在京深受欢迎,带动水源区中药材、有机林果等产业迅速发展。
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创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