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记者问时,张波肯定了2021年全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强调,“十四五”是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必须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方面的治理成效是相当显著的。用各国可比的理化指标做一些统计比较,当前已经接近或者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但同时要看到,我们在水生态系统失衡方面的问题是严重的。”张波表示,“这个突出短板补不上去,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就很难全面实现。我们不能单兵突进,畸重畸轻,必须要突破水生态保护修复难题。”
张波指出,“我们不宜在“十四五”期间过于追求以水环境理化指标评价为主的优良水体比例。
“十四五”时期全国优良水体比例的目标定为85%,比2020年的83.4%上升了1.6个百分点,5年才上升1.6个百分点,这跟“十三五”的改善幅度相比已经是相当稳了。每年的目标也是按照时序进度来设置的。
“这实际上发出了清晰的信号,不鼓励各地去追求过高的优良水体比例,而希望把工作重心放在夯实工作基础,补齐工作短板,提高工作质效上。”
“与此同时,我们还充分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实事求是地开展水质评价、考核、排名,有效地指导地方把重点放在“人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改善上,适时修订相关的考核评价标准。”
协同治理
关于2022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的政策举措,张波表示,“十四五”我们将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着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
其实这也正是“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反复强调的“三水统筹”理念。何谓三水统筹呢,笔者这里也再介绍一下:
1水资源方面
推动完善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制度,把生态用水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确立重要河湖生态用水保障目标,针对一些地方河流湖泊断流干涸的现象,确立只能改善不能变差的原则,即“有河有水”。
推动开展区域水循环利用试点,将达标排放的尾水经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等生态措施进一步改善后,在一定区域统筹用于生产、生态、生活。
2水生态修复方面
聚焦流域的重要空间,按照流域生态功能需要明确管控要求,推动转变以生态破坏为代价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修复,逐步恢复水体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力争在“有鱼有草”上实现突破。
3水环境修复方面
深化污染减排,治理环境破坏;针对人民群众亲水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改善水环境,力争在“人水和谐”上实现突破。
在新闻发布会上,张波也表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力争在城乡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等若干难点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十四五”只要扎扎实实构建起“三水统筹”的工作格局,“十五五”、“十六五”再不断深化完善,就会为实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创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