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们将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进各项监测工作。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 蒋火华
5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和《2021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在会上介绍了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进展。
蒋火华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和年度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全力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针对地表水监测工作,蒋火华表示,要“优化地表水“9+X”监测模式,实现9项基本指标实时自动监测和“X”项特征指标精准监测。”
“9+X”什么意思呢?
“9”为基本指标: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 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湖库增加叶绿素a和透明度。“X”为特征指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基本项目中,除9项基本指标外,上一年及当年出现过的超过III类标准限值的指标;若断面考核目标为Ⅰ或Ⅱ类,则为超过Ⅰ或Ⅱ类标准限值的指标,特征指标结合水污染防治工作需求动态调整。
换个角度来说,“9”个指标靠自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X”是针对其他超过标的指标进行人工检测。显而易见,“9+X”的监测模式将更大程度满足手工与自动协同监测、精准监测的需求,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节约人工成本。
蒋火华在会上强调,“2022年,我们将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进各项监测工作。”
“稳,就是全力稳住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正常运行,确保核心任务不减、工作力度不减、监测质量不降。进,就是开拓进取,在……新污染物监测、生态质量监测、水生态监测等方面多向发力,积极推进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现代化,以监测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作出新的贡献。”
在新技术在水生态监测领域的应用上,蒋火华表示,“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立足支撑管理和提升能力,加强科技攻关,推进新技术、新装备在监测领域的应用。
“在实验室分析领域,高分辨、高通量、非靶向等设备已广泛用于实验室样品分析,AI识别、eDNA测序逐步应用于水生态监测。”
“在应急监测领域,无人机/无人船、便携式GC-MS、便携式傅里叶红外、飞行时间质谱走航等技术也得到充分运用。”
“在卫星遥感监测领域,利用遥感遥测新技术,实现了对生态环境高精度、全方位、短周期的监测,构建了天地一体、星地协同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蒋火华说,“我们希望,通过新技术为监测赋能,让监测的眼睛越来越明亮,耳朵越来越灵敏,大脑越来越智慧,更好地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创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