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镇是渔洞水库水源地源头,涉及7个村(社区)74个村民小组10437户34889人,辖区龙树河主河道15.1公里,有其他河道支流沙沟81条206公里。今年以来,水磨镇通过“五抓五强”,全力推进渔洞水库水源地保护治理工作,成效明显。
一抓组织领导,强保障。
人员上“足”。成立以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纪委书记为总督察,整合水管站、人居办、产业办共7人的办公室,明确村(社区)各1名分管领导和业务专干。
网格上“密”。将81条河流沙沟全部纳入河道网格化管理,设镇级河长20名,村级河长29名,管理员69名,明确责任及区域;整合494名公益性岗位、低保对象负责农村人居环境“四级网格”(道路、河道沟渠、绿化、垃圾设施),实行每日一巡查一清理,村级河长每周一巡查、每月一报告,镇级河长每月一巡查,形成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全面压实村(社区)网格管理责任。
二抓项目实施,强治理。
资金上“争”。争取34万元实施山羊圈养示范建设项目,解决牲畜粪污治理难题;争取268万元建成垃圾热解场2座,解决4村2集镇垃圾处理问题;争取600万元治理纳黑粗小河,解决新棚、铁厂2个村(社区)4个村民小组污水直排问题;争取860万元新建污水管网10000米,解决铁厂、新棚、水磨3个村(社区)9个村民小组943户3253人污水收集问题。
项目上“准”。整合176万元打造新棚村老鹰岩人居环境示范点,建设景观安全围栏2100米,种植绿化树4600株,率先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整合531万元作为白房子示范点建设资金,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养殖小区,减少水源污染。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3378户,新建公厕32座,逐步转变辖区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在沿河、沿路、沿村等处组织植树活动90余次,发动群众24000余人次在房前屋后植树,累计植树170余万棵,林地面积达161863亩,森林覆盖率达41.1%。
三抓氛围营造,强宣传。
范围上“广”。利用广播、微信等媒介,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群众会、院坝会等形式宣传水源地保护。截至目前,召开大型专题会议24次、社长会32次、院坝会170余次,竖立警示牌、制度牌60余块,悬挂横幅260余条,发放和张贴《云南省昭通渔洞水库保护条例》《水资源保护处罚通告》11800余份。
方式上“新”。以“干部引导+代表视察+群众参与”的模式,到学校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4次,“清河行动”12次,环境卫生红黑榜评比12次,对自然村、村民小组、一般户、党员干部户、临街商铺等分门别类开展评比,结合爱心超市物资发放“卫生示范户”和“门前三包责任牌”各2000余块。
四抓自检自查,强整改。
自查上“严”。定期不定期深入各村(社区)督查人居环境整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发现粪污直排问题18个,人居环境脏乱差等问题34个,河道放牧牲口、有垃圾等问题83次,沿河违规自建房24起。整改完成127个,下发停工通知书24份。累计关停在禁、限养区的养殖大户场6户、非法免烧砖厂41个、非法墓碑经营场所8个,拆除农村危房2673间。
整改上“硬”。针对问题,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抓实整改工作。发布规范辖区库区及河道管理通告,制定村规民约实行奖惩。截至目前,发现游泳、垂钓15人次,洗车、烧烤10次,放牧牛、马、羊等牲畜20余次,放牧鸡、鸭、鹅等家禽30余次,警告60余人次,各村(社区)依据村规民约收取罚款、保证金共1.18万元。
五抓面源污染,强控制。
产业上“优”。成立水磨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规范土地流转,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规划3万余亩土地发展低肥低药的万寿菊、中药材、烤烟等产业。
污染上“控”。建立面源污染管理方案,严格管控含氮、磷量较高的化肥、农药、洗涤制品等销售及使用,严格管控农药售卖外包装回收,对正规农药销售门店定期检查。截至目前,共检查48次,打击处理10余起。
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创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