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决战决胜之年,而水污染治理是宝安区污染防治的主战场。4月23日下午,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省、市、区人大代表开展宝安区水污染治理专题视察活动,先后实地调研福永河暗涵观测点、万丰旧村、江碧环保产业园及茅洲河碧道(燕罗段)、湿地公园等水污染治理项目的施工现场,并召开座谈会。
宝安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省、市、区人大代表开展水污染治理专题视察,视察万丰旧村正本清源改造情况。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志彪,区委常委朱恩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俊平,部分省、市、区人大代表,福海、新桥、松岗、燕罗街道人大工委负责人,区水务局、发改局、财政局、城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宝安局、宝安排水公司负责人等30余人参加调研。
在21日召开的宝安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上,区委书记姚任部署了“水十条”“气九条”“无废八条”“土七条”“利剑六条”等40条攻坚措施。其中,“水十条”即宝安区2020年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及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10项具体攻坚措施。围绕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这项重点工作,区人大常委会迅速响应、积极谋划,组织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开展水污染治理专题视察,广泛凝聚代表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代表积极作用,推动政府及有关单位加大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投入和力度,进一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下暗涵、查管道、进工地、走碧道……绵绵细雨中,代表们实地查看了福永河暗涵观测点、万丰旧村正本清源工程,江碧环境产业园以及茅洲河碧道(燕罗段)建设情况;座谈会上,代表们听取了区水务局和燕罗街道关于宝安区水污染治理、茅洲河碧道(燕罗段)建设情况的汇报。据了解,宝安累计投入400多亿元、建成管网4000公里、清淤420多万立方米,还清了40年的污染欠账,在全国首创了“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的水污染治理模式,形成了“三全八策”的技术路径,建立了“一河一人、一巡一报、一日一督”的检查机制,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地下涵道很干净,水比较清,没有难闻气味。”“目前的成效是政府和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接下来的重点应是如何保持长制久清。”代表们纷纷为宝安区水污染治理取得的良好成果点赞。围绕加强水污染治理、打击违法偷排行为、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等工作,代表们提出了着力推动智慧治水,建立互联互通、环境优美的水生态系统,将面源污染巡查纳入网格管理,建设管渠淤泥处置站,建立和完善近岸海域观测监测机制等一系列优质、可行的意见建议。
朱恩平表示,宝安辖区的各级人大代表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提出的意见建议涵盖面广,强力推动了宝安水污染治理。他在回应代表时指出,宝安区将继续全力攻坚污染防治工作,各街道、部门要积极吸收、充分采纳人大代表们的建议。同时,也希望各级人大代表在宝安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碧道建设、水污染防治等方面工作给予充分支持、齐心协力、共同打赢这场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生产生活在宝安的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好“美丽宝安”。
张志彪指出,水污染治理工作任务重、时间紧、难度高,各街道和有关部门倾情投入、全力以赴,冲在水污染治理工作第一线、干在最苦最脏最累最前线,出力、出活、出彩,充分体现了“宝安担当”、有效形成了“宝安经验”、高分交出了“宝安成绩”。在全区各级干部的奋力拼搏下,宝安治水成效显著,工作成绩可圈可点,人大代表和广大市民群众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今年是“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年”,宝安区水环境治理工作从“治污”向“提质”迈进。张志彪认为,尽管宝安治水工作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要注意到面源污染监管仍有盲区、管网系统还需完善、污水处理能效有待提高等问题,应尽快建立长效机制,健全粪渣和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全链条体系、完善建管并重工作体系、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持续巩固治水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燕罗碧道试点建设是宝安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是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宝安区实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抓手。张志彪表示,碧道建设意义重大,必须严把工程质量、着力打造品牌工程。街道及相关部门要高站位谋划,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谋划好碧道建设;要高质量建设,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严格把好项目设计关口;要高水平融合,科学谋划沿河产业布局,全力推动河道两岸产业转型升级。他要求,宝安辖区的各级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集中民智、引导民力的作用,带动辖区人民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共同助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宝安实践”,打造美丽宜居、共享家园的“宝安名片”,让水环境治理体现出更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以靓丽的碧道画卷向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献礼。
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创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