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盘龙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松华坝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盘龙区环境保护局等多部门恪守职责、兢兢业业,持续有效地开展水源区生态文明建设,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保护了饮水安全,确保松华坝水库饮用水源水质稳定在Ⅱ类水标准,保障了昆明北市区几十万居民的用水安全。
今日话题
千年梦想,一朝梦圆。大美盘龙,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环保成果凸显,“盘龙经验”已成全市学习典型。
强化责任
多部门携手联动
建立健全环保长效机制
成立松领导小组
多年来,盘龙区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水源地管理保护要求,建立健全松华坝水源地管理保护专门机构,统筹协调开展水源地管理保护工作。
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规划定位、政府主导、依法保护、属地管理的原则,盘龙区制定了松华坝饮用水源区保护与发展实施方案。同时,盘龙区加强目标任务考核,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把水源地管理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终综合考核内容。
组织视察、询问
盘龙区人大、政协认真履行法律、民主监督,多次听取水源区保护工作汇报,组织环保视察、专题询问等活动;盘龙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走到一线,狠抓督查抓落实;政府各部门认真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各级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加大资金投入
有了长效机制,还要有资金保障。盘龙区把水源保护的财政资金筹集和监管作为重点工作,将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切实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同时多渠道筹集水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项目资金,确保建设资金到位。自2008年以来,盘龙区环境保护投资指数均超过3%。
多措并举
构筑三道生态防线
确保水质稳定在Ⅱ类水
砥砺前行五年,盘龙区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传统文化保护、公益性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民增收等各方面入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盘龙区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水源地管理保护政策,加强生态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水源区水质监测,强化水源区监管、执法和应急能力建设,健全水源区日常管理机制,在水源区内构筑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确保松华坝水库饮用水源水质稳定在Ⅱ类水标准。
环保离不开宣传,盘龙区将水源地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各部门日常性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水源保护宣传教育模式,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水源地管理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让广大群众懂法守法,自觉参与水源地管理保护工作,营造爱水、惜水、护水的良好社会氛围。
稳步推进
盯住水环境综合整治
积极探索环保新途径
“十二五”期间,盘龙区累计投资18560万元,通过分阶段、分区域、分重点地开展污染治理项目,实施完成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涵盖垃圾处置、河道整治、龙潭源头保护、生态修复、农田面源污染控制等领域,逐步解决了污染问题,削减入库量,提升水质;
“十三五”期间,盘龙区开展松华坝水库径流区龙潭、重点水库水源保护工程,冷水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重点进行泉眼、蓄水塘、排水通道、生态河道改造,河道防洪治理、绿化景观提升、综合隔离护网、视频临近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入滇河道水质,保证河道防洪标准。
今年以来,盘龙区全面落实河长制和河道生态补偿工作,拟定了《滇池流域生态补偿办法》《盘龙区河道水环境质量综合排名考核办法实施细则》《河长日常巡查制度》及盘龙区人大、政协河长制工作督查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出台并严格落实盘龙区《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做到河长制工作全面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盘龙区环境保护局总是不断积极探索水源区保护与发展的新途径:完成了铁冲、周达、老坝、双玉、鼠街小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了团结、双玉社区污水处理示范设施建设;完成了铁冲、小空山、三转弯村等一批“美丽乡村”建设,为水源区的保护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全面铺开
六大工程严控面源污染
从源头削减污染负荷
在水源区,盘龙区完成了1045亩生态修复;2016年完成20.1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建立1250亩植保综合绿色防治技术示范区,辐射防治8000亩;建设农村清洁能源并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节柴灶等技术,努力提高农村新能源利用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开展测土配方7万亩、50亩水肥一体化示范,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化肥用量;开展农村“清洁田园”工作,清除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推广清洁生产实用技术,开展5万亩秸秆还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回收废旧农膜332.5吨,实施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集中收运处置垃圾,在双龙、松华、滇源、阿子营4个街道办事处分别建设1座垃圾转运站,配置垃圾清运车24辆,全部运至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
同时,盘龙区还不断加大水源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在一级水源保护区严格限制发展,主要进行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
二级保护区内实施禁花减菜、退耕还林等措施,重点发展经果林和水源涵养林,适度发展有机农业;
三级保护区内全面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有机生物肥和化肥用量少的作物种植,从根本上减少化肥施用量,加快调整水源地产业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对水源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严格把关
实行环保和准入制度
严管严查监测水质
多年来,盘龙区在水源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准入制度,建立完善了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和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水环境保护制度。截至目前,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内除2家在嵩明县管辖时期持排污许可证企业外(其中一家已停产多年),未新增其它工业企业建设项目。
盘龙区环境保护局每年加大巡查频率,定期或不定期巡查水源区,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强化水质监测,逐步落实完善环境监督执法机制,还经常牵头组织城管、农林、水务等部门沿水源区河道、库区两侧进行多次环境安全隐患拉网式排查,对水源保护核心区内的畜禽养殖户进行取缔,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对症下药
狠抓保护薄弱环节
创新工作机制整改巩固
盘龙区不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化肥农药施用,严禁畜禽规模化养殖,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垃圾全部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理;继续加强生态建设;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大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和植被修复力度,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加快水源区生态环境改善方案编制,继续推进生态村、新农村、美丽乡村、卫生村建设;不断落实河长制和滇池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对滇池流域河道水质、水量断面及污水治理任务进行考核,积极开展生态补偿行动。
盘龙区委、区政府强化担当意识,全区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带头表率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自觉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和规定,对于发现水源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方面的违法行为敢于调查、敢于追责,同时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不断加强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联系沟通,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推动水源区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建立了覆盖所有街道、村庄的水源区保护生态屏障,实现了盘龙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融合。
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创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