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围绕着“美丽中国”的实现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根据住建部的统计数据,2017年以来农村整体环境有一定提升,但水污染形势仍然严峻。总体来说,我国农村污水治理过分依赖政府投入,市场化的运营机制、PPP模式等虽有却很薄弱。要推广成功经验,建立可靠、可复制的农村水污染防治模式和做法,如浙江的“五水共治”、巢湖的“全域农村污水治理”、淄博的“厕所革命”等。另外要基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因地制宜地完善地方标准体系。还要加强开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管理机制,创新农村水污染治理投资的管理模式。
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我国农村水环境治理取得成就
1.1 乡村振兴的起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应该包括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1.2 我国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的改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力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加快水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等。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也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完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我们今天主要讲一讲农村的生活污水问题。
1.3 我国农村水环境治理取得成效
1.3.1 水环境管理体系逐渐完善
完善的水环境管理体系是农村水环境治理成功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国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新出台《水污染防治法》,并创新运行流域协调,生态补偿,河长制等管理制度。
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
加强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一是农业面源问题;二是畜禽养殖污染;三是水产养殖污染;四是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
修改第56条,要求畜禽散养密集区所在地县、乡级人民政府组织对畜禽粪便污水进行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
修改第58条,禁止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工业废水或者医疗污水。
......
1.3.2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逐渐完善
根据住建部 2019 年 1 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7 年农村污水处理厂个数为 874 个,较2016 年新增433 个;生活污水处理的乡村比例由 2016 年的11.38%上升到 2017 年的17.19%,成效显著。
1.3.3 水生态环境趋于良好
2018年,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比例为71.0%,较2017年上升3.1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为6.7%,较2017年下降1.6个百分点。
1.3.4 农村垃圾处理率显著提升,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2014年, 我国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提出用五年时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 2017年,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了73.0%;自 2015 年以来,我国农药使用量已连续3 年负增长,如今已禁用 39 种高毒高风险农药;此外2017年末就已实现化肥零增长,比预期的 2019 年提前3年。
1.4 国外农村污水治理经验
日本-造村运动
概况:70年代末日本开展“造村运动” ,开创以“净化槽”为关键设施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建立完备的农村污水治理法律体系,并构建多主体运营管理体系。
成效:2015 年日本全国污水处理覆盖率突破 90%,其中人口不足 5 万人的市町村污水处理覆盖率高达 77.5%
主要措施:一以净化槽技术为依托,构建分散式污水处理体系;二以立法为保障,构建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三以多主体合作为平台,构建专业化市场化运营体系。
经验启示:一完善的立法保障;二 适合国情的水污染处理技术;三多主体参与的运营管理模式。
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创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