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治理
国务院各部门在《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明确表明了行动目标,即“到2025年,农村环境整治水平显著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新增完成8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3%,农膜回收率达到8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1]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既要注重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也要重视农村生活污染的治理。一般认为,农村生活污染包括农村居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粪便等污染物。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生活污染向多样化、总量变大的趋势发展,如果处理不到位,将会严重污染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人居生活质量。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原则及常见工艺
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应充分考虑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到当地农村的地形地貌、布局特点,特别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村民收入情况,量力而行地建设投资、能耗与当地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处理效果又稳定的处理技术。
2.达标排放原则。出水必须满足相关排放标准。同时拥有与今后不断提高的标准相匹配的提升空间,充分考虑到未来生活污水出水资源化的必然趋势。
3.易于管理原则。考虑到农村地区相关环保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应选择日常运行效果稳定可靠、操作简便管理、简单的生活污染处理工艺。
常见的生活垃圾处理工艺有堆肥、卫生填埋、焚烧和厌氧消化,具体的原理及优缺点见表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农村生活污水末端治理工艺可分为生物处理技术和生态处理技术两大类。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大类;生态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地渗滤系统。生态厕所是基于过程控制应用的技术,其对黑水的后续处理起关键作用。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具体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见表2。
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创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